中医讲究“治未病”,秋天正是为孩子冬季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的黄金时期。肺主皮毛,与呼吸道健康息息相关安全配资门户,肺气强健,孩子冬天自然不容易感冒、咳嗽。
以下就是入秋后带娃,强健肺气的三个核心要点,并附上具体实操方法,让您轻松掌握:
第一点:穿衣讲究“三暖二凉”,防寒防燥是首要
秋天气温多变,早晚凉,中午热。孩子新陈代谢旺盛,穿多了出汗,风一吹就容易着凉;穿少了又怕受寒。核心原则是避免孩子后背、脚心、腹部受凉,同时保证头、胸部的舒爽。
“三暖”要保证:
背暖: 后背是身体的“阳气之海”,保持后背温暖可以预防感冒。可以给孩子穿个小马甲或背心,方便随时穿脱。
肚暖: 腹部是脾胃所在,受凉易引起腹痛、腹泻。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肚子,白天可以穿个肚兜或高腰的内裤/裤子。
展开剩余76%脚暖: “寒从脚起”,脚部离心脏最远,血液循环较差,容易受凉。入秋后要及时穿上薄棉袜,避免光脚踩凉地板。“二凉”要记牢:
头凉: 孩子经由头部散发热量,头部不宜捂得过热,否则容易头晕、烦躁。除非大风天气,一般不需要过早戴过厚的帽子。
胸凉: 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厚过紧,以免压迫胸部,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。穿着以宽松、舒适、透气为佳。
判断标准: 摸孩子的后颈窝,如果是温热的,说明穿衣合适;如果出汗,就是穿多了;如果发凉,则需要添衣。
第二点:饮食润肺,打好体质基础
秋燥最易伤肺,导致孩子出现口干、唇裂、皮肤干、便秘甚至干咳。饮食上要从夏天的清热解暑,转变为滋阴润肺、健脾益胃。
多吃白色食物: 中医认为,白色入肺。
梨: 生吃清热,熟吃润肺。推荐冰糖炖雪梨,对缓解秋燥咳嗽非常有效。
银耳: “平民燕窝”,滋阴润燥效果极佳。可以做成银耳莲子羹,软糯香甜,孩子爱吃。
山药: 健脾补肺,可以蒸着吃,或者煮在粥、汤里。
莲藕: 清热生津,补脾开胃。可以做成莲藕排骨汤或蜜汁糯米藕。
少食辛辣刺激: 避免给孩子吃过多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味食物,以免加重秋燥。
多喝温水: 补充水分是应对秋燥最简单直接的方法。鼓励孩子少量多次地喝温开水,而不是饮料。
适时进补: 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健脾的食材,如南瓜、小米、红枣等,脾胃好,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,化生肺气。
第三点:起居运动有节,提升自身抵抗力
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度的锻炼,是提升孩子正气(免疫力)的关键。
保证充足睡眠: 秋季应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,早起能使肺气得以舒展。保证充足的睡眠,是孩子身体修复和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环节。
适度户外运动: 天气好的时候,多带孩子去公园、郊外接触大自然。进行慢跑、踢球、跳绳等有氧运动,可以锻炼心肺功能,增强体质。但注意不要大汗淋漓,微汗即可,并及时擦干,避免受风。
保持空气流通: 虽然天气转凉,但仍要坚持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减少病菌滋生。
小儿推拿保健: 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保健手法,如:
补脾经: 在孩子拇指桡侧边缘,由指尖推向指根,健脾胃。
揉板门: 手掌大鱼际平面,按揉可消食化积。
捏脊: 自下而上捏提孩子背部脊柱旁的皮肤,调和阴阳,增强抵抗力。(建议在专业指导下学习)
总结一下:
入秋带娃,就像给大树培土固根。穿衣好比防风棚,饮食如同施肥浇水,起居运动则是阳光雨露。三者结合,才能让孩子的“肺气”这棵小树苗茁壮成长,等到寒冬来临,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外邪,安然过冬。
遵循这三点,耐心坚持安全配资门户,您会发现孩子整个秋冬都会省心很多!
发布于:甘肃省联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